欢迎您访问陕西齐鲁书画院官方网站,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联系人:陕西齐鲁书画院执行院长曹海燕133-7926-8536                                                               入会流程 | 会员自律公约 | 登记表下载
www.qilushuhua.com
书画资讯热榜
“图写河山——当代画家写生作品展”写生采风活动圆满收官
来源: | 作者:齐鲁书画院 | 发布时间: 2025-01-13 | 276 次浏览 | 分享到:
座谈会结束后,举行了图书捐赠仪式。王潇馆长代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向潼关捐赠图书200册,以陕西美博编辑出版的美术画册为主,充分发挥了国家重点美术馆资源优势,将优秀艺术资源送到潼关。此次捐赠活动是陕西省美术博物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践行“以美育人”的核心素养,推动艺术普及与文化传承的具体实践。捐赠活动得到潼关县人民政府的高度认可和赞扬,副县长王江涛表示,会把这些珍贵资源用好,发挥其“教材”的作用,在丰富本地艺术资源的同时,也是对潼关美术事业一份有益的资料支持,提升了整个地区的文化艺术氛围,促进艺术创作的繁荣与发展。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策划举办“图写河山——当代画家写生作品展”的前期艺术家写生采风活动自9月9日正式启动,在为期6天的写生采风活动中,先后走进潼关古城水坡巷、岳渎阁、万家岭、黄河古渡口、列斜沟、秦岭西潼峪、潼关博物馆及风陵渡等地,潼关县人民政府、潼关文旅、美协、书协等相关部门为此活动提供了大力支持。9月13日在潼关东山景区召开总结性座谈会,并举行图书捐赠仪式。至此,此次写生采风活动圆满收官。

 

-座谈会现场-

 

 

座谈会由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馆长王潇主持,参加座谈会的有:著名画家张振学,潼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王江涛,西安美术学院原副院长、教授宋晓峰,西安美术学院教授李云集,西安美术学院教授刘丹,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解安宁,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副馆长马卫民,潼关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齐辉,画家石英,陕西当代画院副院长李凯,西北工业大学工业设计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周红艺,陕西书学院画家曹波,陕西省美术博物馆策展部主任穆亚威、展览部主任马海欧,潼关县美术家协会主席冯宏亮,潼关县书法家协会主席龚仲明。

 

 

按发言顺序

 

王潇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馆长

 

王潇:此次写生采风活动围绕陕西的红色文化和关中文化展开。我们之前成功举办了展览“我的延安”和“圣地风采”,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与好评。这次策展团队组织了艺术家和美术院校的画家来到潼关,为“图写河山——当代画家写生作品展”做准备。潼关地处陕豫晋三省交通咽喉,黄河、渭河和洛河在这里合流,华山、中条山和黄土高原壮丽的地貌在这里汇聚,独特的风光地貌和人文环境为写生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非常荣幸邀请到著名画家张振学老师,他将多年写生经验和绘画理念无私传授给大家,张老师的治学精神和独特见解使此次活动尤具价值。写生应该直接面对生活和自然,记录鲜活的感受,将写生内容与个人感受及艺术语言的新探索相结合,这区别于案头反复琢磨。年末的展览不仅是此次写生采风作品的呈现,更是深化理论研究和探讨的平台。

 

 

张振学

著名画家

 

张振学:这次活动非常难得,我边画边聊,十分高兴。现在陕西美博的活动我都积极参加,能发挥一点作用,就很高兴了。艺术与文化,尤其是中国文化,需要代代相传。谦虚是学习的态度,自信虽好,但不可自满。我虽年逾八旬,仍深感中国画博大精深,永无止境。我们的文化发展曾受影响,一度失去自信,盲目崇拜西方。80年代以来,西方文化和现代艺术的涌入,更让我们在某些方面迷失了方向。如今,我们应重新审视并珍视自己的文化,积极提升自己的文化认知。多读书,尤其是深入研读中国传统文化,是提升文化认知的重要途径。只有真正理解中国文化,我们才能创作出有深度的画作。

 

 

宋晓峰

西安美术学院原副院长、教授

 

宋晓峰:感谢美术博物馆提供这次宝贵的学习机会。首次来到潼关古城,体会到关口文化的独特魅力。尽管这几天时间短暂,但在写生过程中,多次聆听张老师传授关于写生的学习与实践经验,使我受益匪浅。希望回去以后能通过笔墨将我们在潼关古城走过的所有地方的感受尽可能表现出来,并将对写生更深的理解融入到创作中。

 

 

李云集

西安美术学院教授

 

李云集:美术博物馆此次活动的策划与实施,让画家深入生活,真正体现了艺术为人民的服务理念,其意义不言而喻。张老师的分享让我深受启发,深感艺术与传承的重要性。中国画的传承是国家文化的重要基石,同时中国文化又蕴含着谦虚、内敛之中庸之道。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相比,具有柔性和阴性特点,但并非不具备阳刚之美。西方文化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经历了颠覆性变化,中国文化则始终坚守着传承的脉络。二者不能简单粗暴地融合,需要深入分析和比较,否则既可能丧失文化自信,又无法真正理解西方的文化精髓。感谢美术博物馆提供的平台,让我有机会走出学校,打破惯性思维,拓宽视野。作为画家,除了绘画本身,还需营造出一种文化氛围,让自己沉浸其中,是提升作品内涵与深度的关键。

 

 

刘丹

西安美术学院教授

 

刘丹:张振学老师对中国画的理解和表达为我们带来了重要的启示。同时,笔墨的表达也是关键,它关乎作品是否失去现实意义。我认为,绘画是世界性的,中国画也不例外。在国门打开后,西方绘画的表达方式给了我们更多启示。但选择何种方式表达,是画家个人的选择,这也正是绘画多元性的体现。张老师强调的中国画的纯粹性,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元素,而是要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拓宽绘画的边界。对于年轻一代而言,这个时代为我们提供了众多表达情感的元素。应当积极吸纳这些元素,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与认知能力,以更加开放融合的心态去创作。

 

 

石英

画家

 

 

石英:很荣幸参加这次美术博物馆组织的写生活动,更有幸的是张振学老师也参与了这次活动,并为大家进行了现场示范与讲解,我深受启发,也非常珍惜与各位艺术家相互交流的机会。未来,我将认真钻研传统文化,努力提升绘画的深度与自身的艺术认知。

 

 

解安宁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

 

解安宁:中国美术发展历程经历了五个重要美学阶段,这些阶段体现了艺术形态与意识形态的呼应。东西方文化比较,张老师指出西方文化阳性、东方文化阴性,根源在于农耕与渔猎文化的分歧,河流流向影响生存方式与文化根性,形成东西方不同的艺术样式,艺术本质在于表达画家心声。中国画宣纸的活性与画家的活性碰撞产生独特艺术生命状态,笔墨则映射画家心性与灵性,意趣即绘画中表达的内容,中国画围绕中国文化体系与审美转化,强调地域性与个性表达。

 

 

齐辉

潼关县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

 

对远道而来的艺术家们表示欢迎,同时也希望通过各位艺术家们的生花妙笔和独特视野,深入挖掘潼关独特的风土人情和文化内涵,描绘潼关雄伟秀美的自然景观,展现潼关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为助推潼关高质量发展添油加彩。

 

 

冯宏亮

潼关县美术家协会主席

 

 冯宏亮:我全程参与了此次潼关的写生采风活动,带大家前往了许多能突出潼关特色的地方。由于潼关美术相对薄弱,非常感谢各位老师在写生过程中给予的多次学习机会。

 

李凯

陕西当代画院副院长

 

李凯:此次师生共聚,收获颇丰,感慨良多。通过这次交流,我深切体会到传统文化学习与传承中存在的挑战。张老师及其他老师提到的传统文化问题确实严重,尤其在我们这一代,信息虽丰富,但选择与判断的空间却有限。尽管我们拥有充足的知识获取渠道,但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调整心态,以及缺乏的纯粹精神。未来,我将持续思考与学习,力求将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创作。

 

 

周红艺

西北工业大学工业设计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周红艺:写生过程中,张振学老师每天与我们一同作画,耐心讲解示范,将平淡山水转化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画作。不仅传授绘画经验,还教导我们中国山水画的写生与创作理念。张老师常说,画之前要先将场景视为一张画。这句话深深触动我,让我意识到将生活场景转化为画作的重要性。写生不是复制现实,而是提炼生活内容、形式、意趣及个人风格的过程。每个人对景物的感受不同,这种感受是创作的起点,再将其转化为画意,最终落于纸上成为墨迹。

 

 

曹波

陕西书学院画家

 

曹波:感谢省美博给予的学习机会及团队为此次活动的辛勤付出,特别感谢张老师无私分享其写生与艺术的见解,激发了我对创作的深思。我在以往写生中过于拘泥,缺乏自由与中国元素,散点透视运用不灵活。张老师只选取触动自己的部分表现,绘画需要捕捉能激发创作欲的元素,自由重组,服务于画面。写心中之景,融入情感,表达对象的感受与气质是绘画的最高追求。

 

龚仲明

潼关县书法家协会主席

 

 龚仲明:今天有机会与各位老师一起交流,是个难得的机会。艺术之间是相通的,书法和绘画也是如此。书法和中国画在许多方面有着共通之处,非常感谢各位老师的指导和分享。

 

马卫民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副馆长

 

马卫民:这次写生采风活动让我们深入大自然,用笔墨记录美景,用心感受潼关的历史情感。感谢张老师及众多优秀艺术家的参与,从他们身上学到了许多宝贵品质与创作精神。老中青艺术家们的结合,不仅传承了智慧,也展现了集体贡献。艺术家们以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态度,面对自然进行深度观察与创作,为我们提供了全面学习的机会。本次活动融合了老中青艺术家,体现了传帮带的作用,展现了严谨的治学精神和创作态度。艺术家们的作品将传递潼关的文化,丰富创作素材,并在未来的展览中服务社会。

 

 

穆亚威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策展部主任

 

穆亚威:“图写河山——当代画家写生作品展”组织写生活动,体现了展览的丰富层次,也展现了美术馆展览策划、研究推广的整体性。我们团队付出了大量努力,形成了规范的工作流程,为未来类似展览提供了宝贵经验。虽然写生活动即将告一段落,但艺术家们内心的波澜和热情不会平息,表达出回去后继续创作的决心。我们将以更大的热情,让12月份的展览精彩呈现,让动态的写生与静态的展览相得益彰,持续传递艺术之美。

 

 

马海欧

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展览部主任

 

马海欧:作为陕西美博展览部的工作人员,此次写生采风活动,深有感触,也是收获颇丰。拍摄了大量珍贵资料,记录了诸多精彩瞬间。与艺术家们的近距离交流与学习,尤其是张振学老师的现场授课,结合我自身的创作实践,仿佛为我打开了一扇窗户。深入潼关各景区,领略自然风光,感受当地人文精神,既是对艺术的一次深刻探索,也是对潼关文化传承的致敬。接下来我们将全力推进“图写河山——当代画家写生作品展”展览项目,力求角度、多层次展现展览的丰富性。

 

王江涛

潼关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王江涛对写生采风团队的到来表示欢迎与感谢!本次写生采风活动,不仅为潼关这片土地增添了浓厚的艺术气息,更带来了一次难能可贵的学习与交流机会,为潼关美术界的同志们提供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潼关近年来深挖“黄金黄河黄土地,古城古关古战场”等山水关隘旅游文化内涵,走传承路,打文化牌,走出了一条以潼关古城为核心的大景区大旅游格局。希望通过本次写生采风活动,能够把潼关的美景展示出来, 把潼关的故事宣传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潼关,支持潼关的发展。


座谈会结束后,举行了图书捐赠仪式。王潇馆长代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向潼关捐赠图书200册,以陕西美博编辑出版的美术画册为主,充分发挥了国家重点美术馆资源优势,将优秀艺术资源送到潼关。此次捐赠活动是陕西省美术博物馆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践行“以美育人”的核心素养,推动艺术普及与文化传承的具体实践。捐赠活动得到潼关县人民政府的高度认可和赞扬,副县长王江涛表示,会把这些珍贵资源用好,发挥其“教材”的作用,在丰富本地艺术资源的同时,也是对潼关美术事业一份有益的资料支持,提升了整个地区的文化艺术氛围,促进艺术创作的繁荣与发展。

 

王潇馆长代表陕西美博向潼关捐赠图书,王江涛副县长接收捐赠并表示感谢

 

-嘉宾合影-

 

 

写生采风团带着对美的执着追求和对历史文化的深深敬意而来,又带着满满的收获与感悟满载而归,他们的画笔将潼关的千年古韵与魅力永远定格。而这座历史文化名城,也将因他们的描绘,在更广阔的天地中绽放出璀璨的光芒,吸引无数热爱艺术的人们踏上这片古老瑰丽又写满传奇故事的土地,续写关于艺术、关于文化、关于心灵的传奇篇章。


1
2
3
4
4
5
6
4
7
8
9
4
行业聚焦推荐